本版导读
多开人才“专卖店”
南京市为提高人才的就业率,以经营百货的方式经营人才,开设全国首家会员制人才“专卖店”,专门对求职者进行专业分类、职业指导和形象包装,让用人单位像选购商品一样地挑选人才。读此报道,犹如春风拂面,令人身心倍爽。
其实,人才也像商品,不经过一番培训和包装,没有一个展示的位置和环境是很难激起用人单位“购买欲”的。在一些地方,求职者难找适合的工作,用人方难觅理想的人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供求双方衔接不上。求职者没有展示的空间,是个什么专业,有着何种特长,只在纷杂的人才市场里三言两语地说上几句,用人单位常常因看不清,听不明而打消了“购买欲”。尤其是缺少职业指导和形象包装,使许多优势的人才亮点不亮,姻缘难成。开设人才“专卖店”,将人才统一集中,分门别类,各就各位,用人单位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到那个“柜台”,针对性地“看货买货”,便可得自己理想的人才。同时,经过“专卖店”的培训和包装,人才的技能和特色会更加鲜明,即便不能让用人单位“一见钟情”,至少也会留下一个好印象,增加一份新“卖点”。这种“专卖”无论是对人才的择业,还是用人单位的选才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对于更新人才观念,开发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市场的规范与繁荣,扩大人才的就业与再就业,也都会起着潜移默化和激励的作用。
实行人才“专卖”,体现的是政府服务功能的增强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通过市场运作使人才升值,以更加优秀的人才激活买方市场。随着高校毕业生的越来越多,就业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如何让人才找到适合的岗位,让用人单位寻觅到需要的人才,扩大人才的就业面,“人才专卖”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开类似的“专卖店”,人才就业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广。 ■张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