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06日
维权之页
03

刍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通过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要探索国家所有者行使出资人权力的途径方式,建立明晰的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委托代理双方的责权利;二是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确立法人财产制度和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三是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监管国有经济职能的分开,并形成各行其职,相互协调的专门机构;四是要实现国家所有权能到位,使包括国有股东在内的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并在企业内行使所有权能;五是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营运;六是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金注入制度,分层次建立资本“出资人”制度。

(二)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

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要尽快实施电力、民航、电信、公用事业等垄断性行业的体制改革,并抓紧研究制定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通过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构造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加快垄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动相关行业的法律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督管理体系。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实践证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重点应放在加快企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上,增强企业的质量,实行成本营销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衔接。

(四)遵循组织形式股份化的管理形式,改造国有企业体制。

股份公司在企业运用机制上表现出其它企业组织形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这成为现代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这次召开的对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意味着国家在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方面有了新的思路。近几年,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进展,大部分是靠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来实现的,这仍属于“政策调整型”改革,而不是“制度创新型”改革,要切实从着重“依赖政策”的改革模式和惯性中解脱出来,在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中寻求突破,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立经营的企业外,其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扎实地推进股份制改造,形成产权主体多元化。虽然重要的企业可以由国家控股,但对“控股”要全面的把握,未必是“绝对控股”(75%以上)或“优势控股”(51%以上)可以采取“有效控股”(50%以下),甚至采用“金股”(一股)股制。

■赵玉秀 刘晓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