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因缺乏专项经费支撑
我省县级烈士陵园现状堪忧
本报讯 清明前夕,许多人纷纷到各地的烈士陵园凭吊烈士,遥寄哀思。但一些烈士陵园特别是县级烈士陵园的状况令人不安。
记者从省民政厅优抚处获悉,目前我省有设置、有人员管理的烈士陵园共有140余处,遍布全省十个市。其中延安四八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谢子长烈士陵园、渭南永丰烈士陵园和杨虎城烈士陵园是属国家管理的烈士陵园;渭华(起义)烈士陵园、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绥德烈士陵园等九处属省上管理,由于自1996年我省取消专项维护经费,一些烈士陵园的日常维护因缺少资金支持而处于被动之中;条件好的却存在安全隐患。去年九十月份杨虎城烈士陵园因雨天滑坡,造成围墙倒塌、部分设施受损,是省民政厅专门打报告从国家民政部申请的资金,才保证了陵园维修的正常进行。据杨虎城烈士陵园负责人介绍,他们陵园维护资金不是什么问题,而是陵园地盘太小,每年清明节祭奠的人群常常拥挤不堪,存在安全隐患。据刘志丹烈士陵园人员介绍,刘志丹陵园到清明也存在人多拥挤的安全隐患。
据省民政厅优抚处有关人员介绍,延安及陕北地区是我省烈士陵园较集中的地方,一个县平均都有一个烈士陵园,有的还有二三个。由于陕北近来经济发展较快,加之是革命老区的优势,地方政府在烈士陵园整修上舍得投入,烈士陵园整体保护得较好。在陕南山区各县的烈士陵园情况就不太好,有的因缺乏经费,多年都未维护,有的管理人员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有关人士呼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按有关管理规定,保护好、维护好烈士陵园。 本报记者 阎冬
清明节前夕,由于地方狭窄,前往杨虎城烈士陵园凭吊的人群显得有点拥挤。 本报记者 郭玉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