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痴心导航40载
——记国防系统劳模618所研究员糜秀娣
当你走进航空618所惯导研究部,领导和科技人员都会向你讲述她许多生动的故事,她是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女强人——糜秀娣。糜秀娣196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航空618所,一直从事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一干就是40年。
——是她,负责523惯性导航系统对准、标定工作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是她,主管563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和设计,在大量的地面试验的基础上,成功完成试飞工作,使该型号成为我国第一个挠性陀螺平台式惯导系统,为今后563惯导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是她,担任573惯导系统主管,使研制获得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几十年来,糜秀娣正是凭着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精神,在科研攻关中敢打敢拼,屡战屡胜。她主管过十一个重点课题的研究,均取得了成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她获奖12次,其中国家科学大会奖1次,航空部级奖7次,所级奖4次,并7次光荣立功。
糜秀娣主管过多个型号的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她带领年轻的科技人员牺牲无数个不眠之夜,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解决了诸多关键性技术问题,现已生产出300余套惯导系统装备了部队。
她主管的573惯导系统研制任务,是一项重大的型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她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具体情况,消化资料,参加方案论证设计调试,常年累月苦战在工作岗位上。
糜秀娣今年62岁,由于工作需要,她仍然站在科研一线。她身患疾病,一天紧张工作下来,浑身疲惫不堪,回到家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是进了试验室就像换了一个人,手脚利索,头脑清晰,工作效率极高,有时忙起来,就连下班、吃饭也要人提醒,她好像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钟,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工作需要,她都会出现在工作现场。
(杨银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