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城市文明祭祀渐流行
本报讯 一杯清酒、一束鲜花或一盘水果静静地摆放于墓碑之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送去对亡故亲人的遥遥追思,在城市,文明祭祀正在悄然代替传统的烧纸钱、烧纸衣等祭祀陋习。
家住杨陵区的刘先生供职于一家效益较好的单位,清明节前,刘先生携妻带子,预备了父亲生前爱喝的青酒,母亲最爱吃的水果敬奉于墓碑前。刘先生认为,烧纸钱、烧纸衣只是一种祭祀陋习,文明、健康的祭祀应成为一种文化加以传播。
临近清明,去西安三兆公墓等墓园祭祀亲人的市民渐多。记者发现,持一束香、拿一束花去的市民不在少数,南郊的花店、西安植物园的鲜花生意出奇地好。买祭祀鲜花的人群以知识分子为主,所购鲜花以马蹄莲、素色康乃馨等为主。
买花也好,滴酒也罢,让清风送去袅袅的熏香怎么也比不上现代网络的超级功能。在珠海打工的西安一唐姓青年,通过电脑上网功能,送去了对亡父的追忆,他尚在人世的母亲,通过带有摄像头的电脑网络,看见儿子真诚的脸庞,倾听话筒中传来的儿子肺腑之言,一种感动在悄然流淌。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