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中移动半年净赚548亿不该征暴利税?
- 换个眼光看“乡政府吃垮餐馆”
- 公共财政支出漏洞多
- 教授争当处长图的是什么
- 工资增长与CPI挂钩值得期待
- 厉以宁表示下一轮改革重点是城乡二元体制
- 我国将上调核电发展计划
- 缺水高峰将在2030年出现
- “保护学生安全”首次写入师德规范
- 获离退休工资以外奖金照常纳税
- 技术工人,各国都喊不够
- 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警戒线
- 株洲建“经济身份证”不良记录影响升职
- 组织未成年人扒窃抢夺将受严惩
- 教育部拟出台幼儿园收费标准
- “常回家看看”列入地方法规
- 深圳:试行公务员职位分类改革
- 企业亏损未弥补外方不得回收投资
- 九成学生有人际关系问题
- 最新研究发现屋里亮堂记性好
-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开展十大节能行动节能降耗从公务员做起
公共财政支出漏洞多
据调查,由公共财政支付的公务消费支出监管漏洞较多的项目有四:一是公车私用。用公车外出旅游、迎亲、送葬、钓鱼、接送老婆孩子……过路、过桥、汽油费全由公家报销,百姓称之为“车轮下的腐败”。曾被媒体曝光的陕西省某机关126名公务员使用的公车达42辆。
二是公款吃喝。原本正常的工作餐被某些人扩大化,一两个人出席,七八个人作陪。“我们领导交待,只要是自治区下来的,都要当成我们的上级和我们领导。这就意味着接待重视,原本工作餐变成了胡吃海喝。我们接待办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最多时我每天晚上要应酬七八场,身心俱疲。”广西某市接待办负责人说。
三是公款送礼。这些人多数是单位“一把手”,至少手上掌握着“签单权”。逢年过节,是公款送礼最多的时候。一位机关办公室主任说:“马上中秋节,市场上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月饼,月饼盒内洋酒、西洋参、购物卡、工艺品无所不有。这种方式不仅收礼者安全,而且报账时不用写单价,只写接待经费开支。
四是借公务之名,集体娱乐。去年安徽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徐文艾违规组团出国旅游被撤职”事件,引起了社会关注。这个检察院工作人员打着公务考察的幌子,集体公款赴欧洲旅游,结果因其持有的芬兰司法部邀请函系伪造被强制遣返。
“由于法律和制度的欠缺,导致上述公务消费存在监管盲区,成为消耗财政经费的‘防空洞’。”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原厅长刘铭达说,“一方面是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设施投入资金缺乏,一方面是大量公共财政资金被浪费。”
按理说公务消费应接受财务和审计监督,但此类消费的面太广、量太大,监管难以到位。“审计部门只能将有限人力放在一些大项目上,审计这些繁琐的消费记录,事实上很难实施。”刘铭达说。 (望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