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朱总理邀请经济学家把脉
会诊中国经济五大难题
近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了一个经济工作座谈会。邀请部分经济学家就金融、证券、财税、就业、“三农”等当前中国经济难题献策。
金融业首当其冲
摆在中国面前的最大问题是金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指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不到位。
关于银行改革,经济学家吴敬琏建议,中国政府提出的商业化经营、公司化和上市三步的策略应予以改进,即把第一和第二个步骤合并进行;对第三步,应当选择整体改制的方式,而摒弃分拆上市的办法。
尴尬的证券市场
现在,国有股减持已经停止,但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治理问题将要不断进行下去。其中,最根本的是上市公司的治理。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中国股市的问题不仅在股市上,还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化、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建设、工业化进程等等。中国要形成一个透明、规范、公正、法治的资本市场,至少还需要20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也要“与时俱进”。
失业问题关乎稳定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对中国的失业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他认为,今后中国将通过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扩大就业,所有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后勤服务向社会公开招标,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加快与所属单位脱钩,以大幅度创造就业机会。
财政有危机吗
自今年中国政府提出3098亿赤字的财政预算以后,关于财政危机的讨论一度热闹起来。胡鞍钢算了一笔帐:2000年中国个人所得税为511亿元,只占GDP的0.6,远远低于低收入国家。这说明大部分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并没有足额收上来。因此,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要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不交税的成本。
农业问题最头痛
原北大校长吴树青呼吁国家对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等地减免农业税。他认为此项措施将为农民减负200多亿元;对农村教师工资等原来由农民负担的部分,最好也由中央财政予以保证,财政要作出点“牺牲”。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马晓河指出,中国政府应该充分利用WTO所允许的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必要的扶持。通过国家投资扶持农业发展,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农村失业,拉动国内需求等。
(据《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