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再热起来
前些年,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很是活跃,无论去哪家厂矿企业,在厂区、在宿舍、在阅览室、在职工夜校,到处都能见到如饥似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职工,让人觉得职工队伍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然而近年来,这种喜人的景象已基本上了无踪迹了,代之而起的是,业余时间,职工要么喝酒聊天,要么扎堆玩牌,要么忙于赚钱,这种现象很是令人忧心。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现在,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对职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正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伴随这一共同认识出现的却是职工业余读书活动的倍受冷落。我以为,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重视不够。一些企业领导认为读书学习是职工个人的事,给企业带不来效益,所以,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支持,投入上难到位,致使原本红火的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在无人管、没人问的情况下逐渐降温,直至销声匿迹。二是认识偏差。一些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只顾眼前,不计长远,认为读书学习要受苦和累,而且见效慢,不如抓现成、图潇洒来得轻松刺激,因而,对读书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三是条件限制。这几年,许多企业在追求效益中忽视了职工教育工作,一些企业抓职工教育的机构撤了,职工夜校关了,阅览室拆了,图书资料丢了,甚至连厂区仅有的阅报栏也是有栏无报,形同虚设,使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失去了阵地和场所。
最近,全国总工会等四部委根据全国抗击“非典”形势,联合发出了开展家庭读书活动的倡议,并推荐了95部参考书目。这是让职工业余读书活动再度升温的好机会。我想,只要各家企业的老总们能有松下集团总裁松下幸之助那样的认识:“只有先生产高素质的松下人,然后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松下产品”,那么,就一定会重视职工业余读书活动。而只要思想上重视,那么在行动上,也就一定会少吃一顿大餐、少打一场高尔夫球,省下钱来,买书送给职工去读,甚至挤出时间带头读书。只要有这样的行动,那就一定会抽出人力来抓职工业余读书的事,也一定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氛围,切实加强管理,多方进行引导,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上有所行,下有所效。只要企业能坚持以健康有益的业余读书活动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那样,久违了的职工业余读书学习景象又会成为企业的一道景观,职工业余读书学习活动自然会再度热起来。
■王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