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呆账冲销仍是大锅饭体制
- 不可片面强调发展信息产业
- 严管棉花市场
- 今后不能用财政的钱办企业
- 警惕下世纪科教人才低谷期
- 药价下调方案引发反响
- 淘汰过剩就是发展经济
- 国企“当家人”全部民选
- 国家今年重点整治隐形收费害苦企业
- 矿泉水地热水须取之有“道”
- 中国市场步入“微利时代”
- 京城“黑车”屡禁不止
- 图片新闻
- 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围城
- 二十六人就医花掉490万
- 深圳十六位国企老总悄然下岗
- 哪些单位及职职工要参加医疗保险改革
- 法国时兴“工厂商店”
- 职工得了重病由谁管
- 企业打破采购“暗箱”每年避免损失百万元
- 我国每天有1500家公司 “执笠”
- 沧州一场大火烧了十二小时九万平方米商场无一消防栓
- 我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至10%
- 宁 波 原 市 委 书 记等 40 名 干 部 受 审
- 广州市财政局长被抓
- 保健药品将不复存在
- 广告
国家经贸委有关官员强调
淘汰过剩就是发展经济
《新华日报》1月28日刊文说,据国家统计局对9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调查,其中半左右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最低的只有102%。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企业经济效益从何而来?扭亏增盈岂不是纸上谈兵?
国家经贸委负责产业政策的官员认为,在治标的同时,更要注重治本——把过剩的生产能力首先是把落后的生产能力淘汰掉。淘汰落后,关闭过剩,是为优质企业扫除障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目的是更好地发展经济,从结构调整角度说,属于存量调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布局,具有更强的变革性,也更富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