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呆账冲销仍是大锅饭体制
- 不可片面强调发展信息产业
- 严管棉花市场
- 今后不能用财政的钱办企业
- 警惕下世纪科教人才低谷期
- 药价下调方案引发反响
- 淘汰过剩就是发展经济
- 国企“当家人”全部民选
- 国家今年重点整治隐形收费害苦企业
- 矿泉水地热水须取之有“道”
- 中国市场步入“微利时代”
- 京城“黑车”屡禁不止
- 图片新闻
- 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围城
- 二十六人就医花掉490万
- 深圳十六位国企老总悄然下岗
- 哪些单位及职职工要参加医疗保险改革
- 法国时兴“工厂商店”
- 职工得了重病由谁管
- 企业打破采购“暗箱”每年避免损失百万元
- 我国每天有1500家公司 “执笠”
- 沧州一场大火烧了十二小时九万平方米商场无一消防栓
- 我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至10%
- 宁 波 原 市 委 书 记等 40 名 干 部 受 审
- 广州市财政局长被抓
- 保健药品将不复存在
- 广告
京城“黑车”屡禁不止
已占出租车的四分之一
据《人民政协报》2月2日报道,一位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记者,乘火车初到北京,一出站前广场就碰上一辆“夏利”牌“黑车”,从北京站到甘家口付出了两倍于合法出租车的车资。
一位乘客“打的”,从首都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附近,被强行收费八百元人民币。另一位乘客从首都机场到朝阳门,约半个小时路程,被“黑车”司机敲去九百多元。
“黑车”是指无营业执照,无计价器者。一位“黑车”司机很坦率地告诉记者,他原是出租车公司的职工,干了4年后才辞去公职开起“黑车”。他给出租车公司干活时,每月要交一千余元“车份儿”,还有几千元税钱。“这笔钱我至少要拼命干上一个多星期才能挣到。”他说:“干‘黑车’就不同了,每天舒舒服服、轻轻松松拉上十几趟活,挣个百来元,这些钱看着少,但都是自己的,比起给公司干活一点不少,而且没有上级管着,多自由。”据估计,京城“黑车”有两万余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