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 呆账冲销仍是大锅饭体制
- 不可片面强调发展信息产业
- 严管棉花市场
- 今后不能用财政的钱办企业
- 警惕下世纪科教人才低谷期
- 药价下调方案引发反响
- 淘汰过剩就是发展经济
- 国企“当家人”全部民选
- 国家今年重点整治隐形收费害苦企业
- 矿泉水地热水须取之有“道”
- 中国市场步入“微利时代”
- 京城“黑车”屡禁不止
- 图片新闻
- 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围城
- 二十六人就医花掉490万
- 深圳十六位国企老总悄然下岗
- 哪些单位及职职工要参加医疗保险改革
- 法国时兴“工厂商店”
- 职工得了重病由谁管
- 企业打破采购“暗箱”每年避免损失百万元
- 我国每天有1500家公司 “执笠”
- 沧州一场大火烧了十二小时九万平方米商场无一消防栓
- 我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至10%
- 宁 波 原 市 委 书 记等 40 名 干 部 受 审
- 广州市财政局长被抓
- 保健药品将不复存在
- 广告
深圳十六位国企老总悄然下岗
深圳共有101家市属一、二、三类企业,正副总经理共430人,除了少数人因超过或接近退休年龄、新近任职以及其他特殊原因而没有参加任职资格测评外,全部都进行了任职资格测试和评审,有396人获得任职资格证书,16人因不完全具备任职条件被解聘“下岗”。
深圳的有关法规明文规定:从1997年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即推荐任市属国有企业正副董事长、正副总经理的,必须取得深圳企业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认定和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否则不能担任企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成员。
要通过评荐中心的评价必须“过关斩将”,老总们要通过品德、知识、能力、资历、绩效、体能6个方面内容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要经过高级经理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据悉,评荐中心向国家科学技术部申请的测评软科学课题已获准立项。目前,该中心正加快测评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为任职资格评价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支撑。评荐中心每隔两年复审一次, “逼着”国有企业领导不断学习。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找上门来,要求评荐中心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测评。(摘自《中国企业报》)